一个人命运的改变离不开机遇,但是仅有机遇是远远不够的,还必须加上自身的努力。机遇是偶然因素,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。
庾乘不负众望,经过刻苦攻读,成卷成卷的经学诗赋变成了他的满腹经纶,以往沉默寡言的他,竟然能滔滔不绝地为许多人讲经论道。于是他得以立身,以自己的真才实学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,皇帝和官府听说了,纷纷来征召他。庾乘无心于仕途,埋头做学问,官府“连辟不就”,庾乘的名声响遍了天下。
当初,恐怕连庾乘自己也没有想到,他的不安分守己,他的异想天开,竟然会给庾氏后人踩出了另一条人生的道路。自此,皇家修订的史籍上开始有了庾乘的名字。
庾家的后裔子孙们沿着庾乘的道路苦学上进,从这个偏僻的小村里走出去,走上社会、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学、艺术的大舞台,或登博士、宗师,或任宰辅、将军,出将入相,经纶时务,著书撰文,大兴文事,成为一代又一代的时代英杰,作品千秋流传,政绩代代相接,誉满九州。虽然说社会政治舞台上风云变幻无常,几多兴衰几多叹息,但毕竟在历史的长卷上书写下了自己的一页。
关于庾乘,史籍里多有记载。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在他的长篇著作《中国通史》里是这样说的:
东汉末年,颍川郡鄢陵县县衙里有一个门卒庾乘,长得眉清目秀,聪明伶俐,受当时名士郭泰赏识,介绍他入学官,为太学生们拥戴。后来,庾乘经过刻苦自学,竟然能讲论经义。因其出身卑微,他每每坐在学舍的下座,但是太学生,甚至博士们,都经常找他请教问题。庾乘的名气逐渐大起来了,朝廷几次征辟他做官,他都婉言谢绝,因此被人们号为“征君”。
从此,鄢陵庾氏家族兴盛发达了。
庾乘之子嶷,曹魏时官至太仆。第三代中的庾敳、庾峻、庾纯,出任过西晋王朝的尚书、侍中、中书令等显要官职。第四代做官的人更多,庾氏已经成为中原的高门大族……
因为有了庾乘,古安陵镇东一里许那座古名叫“庾家寨”的偏僻小村,也变得古朴典雅、钟灵毓秀起来。
庾家寨的东头,有一座黄土堆起的高高坟墓,坟墓里,就长眠着先贤庾乘。虽然时间的流水冲刷了人们许多的记忆,但在1800多年前,那个刻苦攻读立志成才的庾乘始终活在人们的脑海里。
每年的清明时节,庾乘墓前都会有如潮的人流、悦耳的鼓乐、响亮的鞭炮。这么多的人,虽然来自海内外不同的地方,有着不同的年龄,操着不同的口音,但都捧着一颗虔诚的心,轻轻地走到他的墓前,以三牲、五果、鲜花、香烛献祭于他。
这一抔黄土,埋藏着人们千年的思念。
【作者简介】葛国桢,常用笔名柯峥、草木、野草等,河南鄢陵人。曾任乡村教师、基层通讯员、企业政工师等,现为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编辑、记者,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。出版有《冷暖人生》、《燕子飞来》等个人文集,主编出版5卷本的《天下庾氏文化之根》丛书,曾获全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、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作品奖、首届“茅山杯”全国微型文学大奖赛优秀作品奖、中国乡土文学奖等。
注: 1、本文原题:《瘐乘墓怀古》。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,作者文责自负,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。
2、文图无关。文中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,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